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的品牌共来自40个行业。金融行业依然排名第一,有71个品牌上榜,相比去年增加1个,体现了行业长久稳定的生命力的发展动能。信息技术(含通信电子)行业今年有49个品牌上榜,排名第二,比去年减少1个。传媒行业位列第三,上榜44个品牌,比去年减少1个。食品饮料和汽车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位,分别上榜41和28个品牌。排名位列第六至第十的行业分别有电子电器(26个)、多元化(25个)、零售(21个)、石油化工(20个)、通信服务(20个)。与去年相比,零售和能源行业是品牌数量增加较多的行业。信息技术、传媒、食品饮料、石油化工、通信服务等行业的数量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入选数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今年共占据345个席位,占比69%,相比去年有些许下滑。

从上榜行业特征来看,和消费者关系更加紧密的行业仍然是品牌影响力最出众的。金融、信息技术、传媒、食品饮料、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上榜数量已连续多年排名靠前,行业发展趋势稳健。榜单前10名就有3个电子电器品牌,金融、信息技术和汽车各有2个品牌,能源有1个品牌。
今年的百强榜单中,信息技术有14个品牌,多元化有13个品牌,汽车、金融行业各有12个品牌。过去一年AI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技术行业成功突围,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1.金融行业
今年的百强榜单中,信息技术有14个品牌,多元化有13个品牌,汽车、金融行业各有12个品牌。过去一年AI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技术行业成功突围,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继续主导亚洲金融行业。中国大陆今年共有20个金融品牌入榜,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3个和10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金融品牌在数量上保持领先,部分品牌排名较去年略有下降;日本金融品牌表现相对稳定;韩国金融品牌排名涨多跌少,龙头品牌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取得新进展,为行业竞争格局增添更多变数。但排名最高的韩国金融品牌也尚未进入榜单前100,行业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2.食品饮料行业
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中,共有41个食品饮料品牌入选,比去年减少3家。其中中国(包括港澳台)有21个品牌入选,成为食品饮料行业入选数最多的国家。日本共有11个品牌入选,与去年持平,位列第二。在亚洲食品饮料10大品牌中,茅台比去年上升1位,以总榜单第28名位列食品饮料行业第一;五粮液位列总榜单第29名排名第二;青岛啤酒(49名)排名第三。中国大陆共有6个品牌入选行业前10名,日本有2个品牌入选,新加坡和菲律宾各有1个品牌入选。入选总榜单百强的食品饮料品牌仅有4个,分别是中国的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和日本的明治。

3.信息技术行业
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中,共有49个信息技术品牌入选。其中中国(包括港澳台)有28个品牌入选,成为信息技术行业入选数最多的国家。日本共有11个品牌入选,位列第二。在亚洲信息技术10大品牌中,腾讯比去年上升2位,以总榜单第9名位列信息技术行业第一;华为总榜单排第10名,行业排名第二;台积电(19名)位列行业第三。中国大陆和日本各有4个品牌入选行业前10名,中国台湾有2个品牌入选。入选总榜单百强的信息技术品牌有14个。

4.传媒行业
2025年,传媒行业共有44个品牌入选《亚洲品牌500强》。行业前三位依次为中国大陆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日本的读卖新闻。按地区来看,中国大陆以24个品牌高居榜首,日本以10个品牌位列第二,中国香港以5个品牌排名第三,其余还包括韩国(3个)、印度(1个)和新加坡(1个)。


从排名分布来看,传媒行业整体集中度相对分散,大部分品牌位于榜单中后段。在前50名中,仅有中央电视台与人民日报两家传媒品牌入围;在前100名中,传媒行业也仅有4个品牌成功上榜。这一格局显示出传媒行业在亚洲品牌竞争中的整体份额有限,但头部品牌在市场影响力和传播力方面依然保持优势。
5.电子电器行业
2025年,电子电器行业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全球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及前沿科技创新领域保持高热度。今年的《亚洲品牌500强》中,电子电器行业共有26个品牌入选,与去年持平,但在排名结构和区域分布上出现了细微变化。行业前三位分别是韩国的三星、中国大陆的海尔以及日本的索尼,体现了韩、中、日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从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日本依然在该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共有14个品牌上榜,显示出其在高端制造、精密电子及品牌运营方面的深厚积累。中国大陆有8个品牌入选,表现稳健,并持续提升其在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韩国有3个品牌上榜,虽然数量有限,但以技术创新和高端品牌形象著称,在全球市场保持着较高辨识度。土耳其也有1个品牌进入榜单。

从发展趋势来看,亚洲地区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Statista的数据预计,2024 年亚洲地区电子市场收入将达到 2059亿美元。然而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需要分别加以分析和应对。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电子与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商前景乐观,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和信息通信技术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亚太地区面临的中美摩擦带来下行风险,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出口的进一步限制可能会削弱东亚高科技生产商的销售和利润表现。
6.汽车行业
汽车产业正处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化浪潮的交汇点上。2025年,全球市场加速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与生态为中心”演变,电动化、智能驾驶与车网融合技术不断深化,推动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综合出行与数据平台转型。这一进程不仅源于技术突破,也受到各国碳中和政策、绿色交通法规和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驱动。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数字化体验的更高期望,使得行业竞争愈发立体化。传统整车厂与科技公司、能源企业的跨界合作日益频繁,新旧势力在品牌理念、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上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汽车版图。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唯有在创新速度、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精准平衡,才能在这场决定未来十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2025年的《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中,共有28个来自汽车行业的品牌上榜,上榜品牌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与印度四个国家。具体来看,中国大陆有11个品牌入选,和去年持平,位列第一;日本有10个品牌入选,与去年持平,位列第二。中日两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得以凸显。印度和韩国则分别有4个和3个品牌上榜,展示了这些国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行业前10名中,日本品牌占据了一半,反映了日本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长期优势。中国大陆品牌紧随其后,有4个品牌跻身前10,中国汽车品牌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所展现。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加剧,各品牌在创新和市场策略上的较量将愈发激烈。